为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“前哨”作用,进一步加强心理委员队伍专业化建设,切实推动心理自助互助机制与危机预警体系高效运转,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25年2月24日组织开展两场《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》专题技能培训。活动由专职教师丁小芳主讲,分年级有序进行。

理论结合实践,系统解析心理危机。丁小芳老师以“心理危机的定义与特征”开篇,通过互动问答形式引导心理委员深入理解心理危机的核心概念。她强调:“心理危机不仅是突发性、短暂性的心理失衡状态,更可能因个体应对能力不足而引发严重后果。”
在“心理危机识别”环节,丁老师结合多年工作经验,将易发人群归纳为“学业压力型”“人际冲突型”“情感困扰型”等类别,并列举校园中的真实案例,帮助心理委员直观掌握预警信号。她提醒:“关注细微变化,如社交退缩、情绪突变或学业骤降,往往是危机的前兆。”
双渠道介入,强调科学应对。针对“如何开展心理危机干预”,丁老师提出“正式与非正式沟通渠道结合”的策略。正式渠道用于系统筛查问题;非正式渠道以灵活捕捉潜在风险。她以“某学生通过朋友圈隐晦表露消极情绪后被及时干预”为例,说明多维度观察的重要性。
最后,丁老师重点讲解“心理危机的应对原则与自我保护”,强调心理委员需在助人过程中明确职责边界,避免过度卷入。“及时上报、团队协作、保护自身情绪”是保障工作可持续的关键。
赋能朋辈力量,共筑健康校园。两场培训内容涉及了心理危机的定义、心理危机的识别、心理危机的干预以及干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。通过案例剖析、方法论传授与互动讨论,切实提升了心理委员的危机敏感度与应对技能,有助于心理健康工作持续顺利开展。
未来,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持续开展专题培训,完善“学校-学院-班级-宿舍”四级预警体系,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。